一些车主在买车桥的时候,喜欢到车桥厂去实地考察一番,看一下厂家的规模和生产工艺,以此判断厂家的生产水平和质量。对于挂车车桥来讲,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承载车身的重量,因此对刚度和韧度的要求更高一些。
那么,车桥厂是如何保障挂车桥的刚度或韧度的呢?
这还要依靠车桥厂的三大生产工序:热旋轧、调质热处理、中频强化处理。这三道生产工艺是否达标,直接体现了车桥厂的生产水平。接下来,大荣车桥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三道工序的作用。
1、热旋轧
热旋轧是车桥轴杆生产的一道关键工序,也是原材料历经下料后的首道工序。热旋轧之后,轴头初步成型,为后续一系列的粗加工、精加工等提供一定的基础。
但是,热旋轧的主要功能还是在于对无缝钢管内部力学性能的改善上。
众所周知,原材料的材质对于成品车桥的组织和综合力学性能起到了非常显著的影响,如果原材料的冶金质量不佳,就会存在大量的非金属杂质,当其以连续、聚集、网络、串联状存在时,就容易引起局部基体金属的连续性割裂,塑性和强度就会降低,在后续的加工或使用中就容易形成显微裂纹或内部锐角,最终导致应力集中、疲劳失效。
热旋轧的最高温度可接近1300℃,可以将原材料晶粒内部的针状先共析铁素体击碎,使材料内部的魏氏组织得到显著改善和矫正,极大降低原料塑形抗力和变形能量消耗,减少或消除铸造缺陷,为成品车桥的刚度提供坚实的基础。
2、调质热处理
这里的热调质主要指的是淬火+回火,这也是钢材加工过程中常见的处理工艺。
大荣车桥采用的是全自动式淬火机床,其温度设置一般在865℃左右,极大减少了人工的干预,操作精度更高。
在加热过程中,钢材内部的奥氏体含量会逐渐增加,之后通过水冷却,奥氏体会转换为马氏体,而马氏体就是淬火工序想要得到的产物,由于它含碳量极高,因此性质上十分坚硬,对于车轴的刚度和强度具有十分关键的提升作用。
但是,刚刚转换完成的马氏体稳定性是比较差的,还有一部分残余的、没有完全转换成功的奥氏体,一旦遇到适宜的条件就会产生转变,引起车轴变形,改变加工尺寸。另外,淬火后的车轴内部一般会残余较大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往往喜欢分布在边边角角或者一些孔眼的位置,如果不及时消除,也容易导致车轴变形或开裂。
因此,淬火后的车轴虽然刚度和强度提高了,韧度却相对较差,这时候,就要及时进行高温回火。大荣车桥的回火工序温度一般设置在480℃左右,可以充分减小或消除淬火内应力,提高轴体延性和韧性。
如此一来,车轴的强度和韧度就能实现“双达标”了。
3、中频感应处理
虽然调质热处理后的车轴已经可以满足后续使用中的载重需求,中频感应处理仍旧不能少。
中频感应处理也属于一道强化工艺,主要针对的是轴头部位。车轴轴头用于连接轴承、轮毂等关键配件,想要在高速运转状态下保障各配件的性能输出稳定,轴头性能至关重要。
中频感应处理采用的是非接触式热处理强化技术,通过键入中频电流形成交替变化的电磁场,通过感应线圈将交流电传输到轴头,形成同频率的感应电动势,加热迅速,能在几秒内达到800-1000℃,透热深度大,内外温差小,温度场均匀,不但可以更大程度地提升车轴的强度与韧度,还对其磁性、抗蚀性、抗氧化性等起到积极作用,提高其安全性、稳定性,延长轴体的使用寿命。
能做好上述三道工序的车桥厂,其产品的强度与韧度基本上可以放心了。值得一提的是,大荣车桥在上述三道工序以外,还专门开设了疲劳试验车间,对成品进行抽检,只有通过上百万次的疲劳测试且数据合格后,才能成功发货出厂,这也是对车桥强度、韧度、耐疲劳度的一道保障。
当然,确定车桥质量和厂商的生产实力,还要综合考量加工精度、配件质量、装配技术、人员素质等多重因素,但是强度和韧度达标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成品的使用性能。车主在考察车桥厂的时候,可以多多注意。
(本文为大荣集团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