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制定公布的《铁路运输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称,提高运输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鼓励铁路运输企业加强与其它运输方式企业的协调配合,共享信息资源,开展多式联运。
公铁联运属于多式联运的其中一种,以铁路负责长途干线运输,再辅以公路短途转接运送,由这两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转运,共同完成运输过程。
与传统的公路运输方式相比,公铁联运运价低、时效强、手续简单、责任统一,还能减少运输过程中货物被盗的风险、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运输效率、减缓城市交通压力、进一步改善环境等。
公铁联运兴起的背景
公铁联运并不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在很多发达国家其应用和普及都非常完善,一些国家甚至将铁路视为货运的主力军,积极发展铁路、公路和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合理布局、各尽其职、有效衔接的运输结构。
反观国内的公铁联运,由于种种原因,起步晚,发展慢,面对的瓶颈也不少,可在物流降本增效、物流减碳等大背景下,公转铁已经成为既定的趋势,传说中的“铁老大”也下定决心走出了“黄金屋”,气势汹汹地走向了市场。
1、环境因素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大问题,物流运输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自然是改革的先锋。虽然不同的交通工具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可影响的程度却存在差异,根据相关数据,相同条件下,铁路的运输量是公路的5.2倍,公路的碳排放量却是铁路的7.5~10.9倍。因此,提高铁路运输在物流行业中的占比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可行之策。
2、运输结构
我国的运输方式结构性矛盾较突出,公路承担了过多的中长距离货物及大宗货物运输,平均运距一直在延长,可铁路的平均运距却一直在下降,运输方式结构不平衡、不合理。
3、物流成本
2021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4.6%,对比发达国家的8%高出了82.5%左右,处于国际较低水平。铁路货物运输在价格、快捷、节能、环保领域具备十分显著的优势,是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的有效方式。
4、公路货运的局限
虽然公路运输机动灵活、简捷方便,可比起铁路货运,公路运输的运输单位、运输量、车辆运营台数与操作人员数息息相关,尤其在涉及大宗货物的运输方面成本偏高,长距离输送中这种缺点更为明显。
5、铁路货运的特点
铁路运输几乎不受气候影响,一年四季可以不分昼夜地进行定期的、准确的运转,速度快、运量大,运输一次就相当于一百台重卡的货运量,运输成本却是公路运输的几分之一到十几分之一,油耗是公路运输的二十分之一,且货物安全程度相比公路货运更高一些。
公铁联运的优势
公铁联运等同于公路货运和铁路货运优势的结合体,既能充分发挥铁路骨干运输的优势,又能发挥公路运输灵活快捷、“门到门”运输的特点,手续简单,责任统一,货物安全,节省了运杂费用,减少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质量,保障了运输效率。同时,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发展多式联运,也是提升公路货运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的必经之路。
公铁联运会抢占公路运输的市场么?
在原本就运力过剩、供求关系失衡、内部竞争白热化的公路运输市场上,铁路货运一强势进驻,势必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原本主要跑中长途运输的车主,其市场份额一定程度上会被铁路货运所抢占,毕竟运输里程越长,铁路货运的优势越明显。
可是抢占并不代表取代,对于货主来讲使用铁路货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不上公路货运灵活,对于一些特殊的货物,比如冷链、绿通等专业化的运输场景,可能还得要公路运输承担。
其次,铁路货运受线路覆盖的影响大,货物无法实现“门到门”服务,因此铁路货运的两端都需要公路运输进行接驳。铁路的货物装载量大,货物转场的运输压力也会提升,可能需要更多的中短途货运车辆进行分担。因此,中短途或许能成为未来公路货物运输的主力领域。
只是,长途货运的市场份额一瓜分,拿不到货源的那部分车主是选择退出货运市场,还是会选择重新进军中短途运输市场,这也决定了中短途运输市场的压力走向,是变激烈?还是得到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在专车专用的大趋势下,货主对车辆的选择可能会更挑剔,将货物从码头、货运站送到货主手中时的这段距离中,越是专业、细致的车型可能越抢手,因此车主不要再一味地青睐于“万金油”车型。
另外,公铁联运之后,不建议散户车主单打独斗,因为“小、散、乱”的运输方式在高效、集约、秩序化的运输趋势下,在运输成本、运输效率、资金流转优势上都不占优势,因此,选择抱团取暖,或者选择依附于物流企业,以谋求生存和发展,也不失为一个选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