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过运输的车主们了解,在挂车上应用较多的制动器要数鼓式制动,可是在购车的时候,总是能听到销售人员介绍“前盘后鼓”的设计。
所谓的“前盘后鼓”,指的是车辆前轮使用的是盘式制动,后轮使用的是鼓式制动。
其实,在2019年交通运输部就发布了牵引车与挂车的相关标准,对牵引车和挂车安装制动装置的限制作出了明确指示,要求最高车速大于或等于90km/h的牵引车辆转向轴的所有转向车轮应安装盘式制动器。也就是说,新生产的大部分车型都需要配备至少1轴的盘刹。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还要从鼓刹和盘刹的不同特点上说起。
1、鼓式制动器
鼓式制动器由制动鼓、制动蹄、制动分泵、摩擦片、回位弹簧组成,其在制动时,制动蹄在促动装置的作用下向外旋转,外表面的摩擦片压靠到制动鼓的内圆柱面上,对制动鼓产生摩擦力矩。
鼓刹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制动力度强。它通过摩擦片与制动鼓的内壁产生摩擦进行制动,摩擦面积更大,摩擦力也就更大,制动力自然也就更大。
可是由于密闭包裹式的制动鼓,鼓刹的散热性较差,在制动过程中容易聚集大量的热能,导致摩擦片与制动鼓受热变形,引起制动衰退和抖动现象,影响制动效率。
另外,鼓式制动器结构比盘式复杂,制动的时候需要分泵、调整臂等多个元件一个连一个的响应,因此制动响应速度较慢。
2、盘式制动器。
盘式制动器由液压控制,主要零配件包括制动盘、分泵、制动钳、油管等,制动盘固定在车轮上,随车轮转动,分泵固定在制动器的底板上,制动钳上的两个摩擦片分别安装在制动盘的两侧。
它的工作原理是踩下刹车踏板时,分泵活塞受到油管输送的液态压力,压迫制动钳夹住制动盘,将刹车盘刹死。当刹车踏板松开时,压力释放,活塞又回到原位。
盘式制动最大的优点是响应速度快,根据相关实验数据,当三轴牵引车选择全盘式制动、以60km/h的速度紧急制动时,制动距离能比使用鼓刹时缩短10米左右,其次在减少车辆自重上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此外,相关数据表明,使用鼓式制动器的车辆左右两轮的制动力约相差30%,使用盘式制动器的车辆因为存在自调功能,所以其差异在10%以内,可以提高车辆驾驶时的舒适性。
与鼓式制动相比,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制动钳等充分裸露在空气中,散热性能优良,尤其是在车轮旋转的时候可以加快盘式制动器周围的空气流通速度,不易因过热影响制动效果。
哪怕是在车辆涉水以后,制动盘形如竖放的碗碟,不易出现积水现象,且制动盘在旋转的时候,存在较大的离心力,制动盘和制动钳之间的水很容易被甩出来,所以盘式制动器的遇水可靠性比较高。
当然,盘刹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由于其结构问题,盘式制动器强度较弱,限制了其使用环境和运输工况,不适合重载等极端的运输环境。同时,与制动鼓相比,制动盘面积更小,热容率也更差,同样的刹车力度下盘式制动器产生的热量会比鼓式制动器大。
由此可见,不管是盘式制动还是鼓式制动,都各有利弊,应用得当才能发挥出更优良的效果。因此,即使升级为盘刹确实会提高车企和车主的投资成本,但牵引车转向轴安装盘式制动器或许也是安全性与经济性综合之下的选择。
(本文为大荣集团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